畝產創紀錄!農業農村部首推“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”
發布時間:2023-01-06
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,中國依賴進口的大豆行業感受到了空前壓力,隨之多項促進中國本土大豆種植的政策陸續出臺。
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,2022年是國家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,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擴種大豆超1000萬畝,總產創歷史新高,新推廣的高寒地區大豆畝產創紀錄。
數據顯示,2022年我國大豆面積單產總產均實現了大幅增加,大豆播種面積1.54億畝,比上年增加2742.5萬畝,其中東北地區擴容面積占全國增量的78.8%。
01 進口量減少
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2年11月大豆進口735萬噸,同比減少122萬噸,減幅14%。這一數字也是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值。
此外,回顧2022年,1至11月大豆進口8053萬噸,同比減少714萬噸,減幅8%。
2022年初中央一號文件要求,我國將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。隨即,農業農村部在16個省份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00多萬畝。
據了解,在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基礎上,采用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的新技術,可以讓產量提高10%左右。除了科學種植,東北農民溫興向記者表示,“2022年的天氣也非常有利于大豆的種植。”“2022年的畝產顯著提高,往年畝產只有300斤大豆的土地,2022年畝產超過了400斤,提高近30%。”溫興說,“農田改造、大豆種植補助、輪作都是重要因素。”
據了解,2022年這里推廣的大豆品種創造了高寒地區大豆畝產歷史紀錄,平均單產超過了420斤。溫興把大豆運往收儲企業,他看到企業門口賣糧的車輛已經排起了長隊。
進入2022年12月,雖然遭遇疫情,但是溫興所在的農業合作社的工作并沒有停下來,“大家輪流去各個農戶家里,互相幫助,加工糧食或者運輸糧食”。溫興秉持著一個觀點——農活一定要抓緊。
農業農村部認為,各地多措并舉,穩步提升大豆和油料產能與自給率,從全年收成來看已取得積極進展。
2022年12月22日,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舉辦“2022農產品貿易形勢分析研討會”,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貿易處處長葉全寶表示,長期以來,農產品貿易一直是我國“三農”工作特別是農業對外合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,農產品貿易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“三農”發展都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。
02 土地價格或在2024年回落
隨著農業收入的提高,農民種植土地的租金也在提高。
“這是農業成本提高的很重要的因素。”一位央企人士向記者表示,“這種情況預計會在2024年得以緩解。”
“2000年一晌地(15畝)租金5000多元,2021年一晌地的租金已經達到9000元。”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大豆種植戶徐建向記者表示,“我們認為9000元的租金已經很貴了,但2022年價格11000元了。價格漲得太快了。”
徐建和5個農戶組成了一個農業合作社,“我們這樣的合作社有很多,每個縣大概有四到五個合作社是有實力的。普通的合作社一般有70晌地以上。”
他曾經前往附近的五大連池考察,以尋找更多的土地進行種植。在看好一塊適合種植的土地后,“發現已經有五六個合作社看上了這塊土地,大家開始相互叫價。”徐建表示,“幾個合作社的出價,一次比一次高”,最終價格“每晌地租金超過12000元”。
徐建的農業合作社主要種植產品有玉米和大豆。2022年,玉米的價格提升很快,徐建計劃在2023年依舊種植這兩個品種。
隨著土地面積的增加,他說,“2022年農村參與土地流轉的人明顯多了,現在幾乎是全機械化作業,選種也更加科學。”
國家資金補助也在刺激著農戶的種糧積極性。據了解,2022年國家安排產油大縣獎勵耕地輪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,重點支持大豆油料生產。
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田志宏教授表示,當前是一個挑戰頻繁、危機疊加的灰暗時期,全球經濟增長缺乏動力,難以推動進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,主要經濟體正處于艱苦的調整期。
“從中國國情來看,優化我國農產品貿易結構,要從立足國家長期資源環境約束實際、保障國內糧食安全及適應我國居民消費數量和質量的增長,充分發揮我國的農業比較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。”田志宏說。
下一步,農業農村部將總結大豆高產做法,運用高產樣板,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,推進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向縱深發展。
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消息,由于2022年大豆擴種增產與下游消費偏弱碰頭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,東北地區大豆收購價高開低走,市場購銷存在一定壓力。
2022年年底,東北地區國產大豆產銷對接會在四川成都舉行,東北大豆主產區政府分別推介地方優質大豆產品和品牌,邀請企業到東北地區采購大豆、投資大豆產業。
(來源: 《中國經營報》)